淡水石斑鱼(Cichlasoma managuense)是体型为纺锤型,口上位的一种鱼,原产于中美洲尼加拉瓜。
它为热带鱼类,均在淡水中生长,也可在盐度为10‰以下海水中生长,既可以做为商品鱼,又可以作为观赏鱼种。
外形
淡水石斑鱼体型为纺锤型,口上位。其躯干两侧各有8条黑纹,垂直黑条纹中央有较黑的色素块。胸鳍淡黄色,腹鳍、背鳍、臀鳍皆具有黑色条纹,尾鳍黑色条纹与身体垂直。除黑白条纹外,成鱼体表略带黄色,体色随外界水环境及生殖期间起适应性变化。繁殖时,雄鱼体色较黑,雌鱼体色较淡,并带有黄色,腹鳍胸位,尾鳍圆尾型,具生殖突。幼鱼眼眶为红色,成鱼眼眶为银黄色。鳞片为圆鳞,较大。侧线鳞断续。鳞式为:背鳍(D)XVIII-12,臀鳍(A)VII-10,腹鳍(V)I-5,胸鳍(P)1-4。
工厂化零污染循环水养殖的优点
一、我公司所采用的工厂化、零污染、循环水养殖技术运用建筑、机电、生物、自动控制学等学科原理,对养鱼生产中的水质、水温、水流、投饵、排污等实行全自动化管理,始终维持鱼类的最佳生理、生态环境,从而达到健康、适度生长和最大限度提高单位水体鱼产量和质量,且不产生养殖系统内外任何污染。
1.循环水系统: 循环水养殖系统是拥有提高水质净化处理系统,养好鱼的基本思路是养殖前先养好水,而养殖系统绿色生态清洁是健康养鱼的基本生产方式,健康养鱼提供的是安全的绿色食品。具体循环流程利用机器过滤、紫外线杀菌,使臭氧与蛋白分离。使用爆气增氧等设备,用水泵提供流态动能从而形成清洁循环。
2.智能控制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对鱼池内的溶解氧、氨氮、酸碱度、温度、室内湿度等因素实现在线实时监测,并且实现自动投饵、溶解监测、停电发电与紧急供氧等处理系统及鱼类活动状态等方面的管理和控制。
二、循环水养殖是一种养殖模式,产业发展的立足点还是依托某一个具体品种,具有在节水、节地、减排等方面的优势。在一些特定的领域如水产苗种繁育、观赏水族饲养等,循环水养殖技术依然得到了显著的发展。在健康养殖、无公害工厂化水产养殖的倡导下,带动了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应用。
主要价值
淡水石斑鱼的平均含肉率为78.8%,肌肉中的水分含量为76.00%,粗蛋白为18.90%,粗脂肪为3.00%,粗灰分为1.73%。肌肉中含有18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为15.74%(占鲜样),其中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的含量为6.88%,占氨基酸总量的40.60%。4种鲜味氨基酸的含量为7.08%,占氨基酸总量的44.98%。必须氨基酸指数(EAAI)为74.84;氨基酸的支/芳值(BCAA/AAA)为2.22。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含量的34.09%,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含量的65.91%,其中DHA含量丰富,占脂肪酸总量的6.95%。矿物质含量丰富。综合分析的结果表明,淡水石斑鱼是一种营养价值高的优质淡水鱼类。